簡介 | Sikadur 42XP 為三組份、無溶劑、易澆注,并配以特選骨料的環(huán)氧灌漿材料。通過Sikadur 42XP養(yǎng)護,可實現(xiàn)與各底基層的極佳粘附,從而形成硬化樹脂灌漿材料。本產(chǎn)品因其易施用性,非常適于現(xiàn)場使用。 |
適用范圍 | 可用作下述建筑及工民建工程的灌漿材料:
用作自流平樹脂灌漿材料:
|
優(yōu)點 |
|
保質(zhì)期 | 產(chǎn)品以出廠原包裝保存在5℃到35℃的條件下,其質(zhì)保期至少大于1年 |
使用方法 | |
表面預處理 | 混凝土、石材或樹脂基面:機械鑿毛處理,去除污物(如:灰塵、油脂、冰屑等)表層水、浮漿、殘油、養(yǎng)護膜及涂層。表面預處理的適用方法包括噴砂處理與鑿毛(例如對纖維混凝土進行噴砂打磨)用壓縮空氣清理螺栓,去除所有污物。 金屬基面:機械清洗,去除污物(灰塵、油脂等)、涂料、腐蝕性物質(zhì)及表面積水,以確保達到最大粘結(jié)強度,適用的表面預處理方法為噴砂處理。 |
模板 | 所使用的模板應具有防滲性能,并可允許Sikadur 42XP在其內(nèi)自由流動。模板的設(shè)置應可確保將注入的灌漿材料的上液面保持在高于底板下部水平面的高度,以使?jié){體因重力自行流入,將所有待灌注的空隙徹底填充。模板上應涂覆脫模劑,以便于拆模,同時還應確保設(shè)置足夠的出氣通道以便填滿空隙。 |
拌和 | Sikadur 42Xp為按比例包裝出廠的產(chǎn)品,包括三個獨立包裝的組份:組份A(樹脂)組份B(固化劑)及組份C(骨料)。先用慢速攪拌機配電力螺旋式混合器(最高速度250轉(zhuǎn)/分鐘)對組份A與組份B進行單獨攪拌,再將攪拌好的組份B全部輕輕倒至組份A中,然后再次進行徹底攪拌,直至獲得最佳的均勻混合物(一般攪拌兩分鐘)。之后繼續(xù)攪拌,同時慢慢加入成份C。通過徹底攪拌達到顏色與骨料的均勻混合。攪拌速度不得大于250轉(zhuǎn)/分鐘。攪拌后放置三分鐘,以使?jié){體內(nèi)因攪拌而引入的空氣逐步排出。 |
施工 | 立即將攪拌好的Sikadur 42Xp自一側(cè)倒入空隙或模板中,注意避免將空氣混入。在澆注前應準備足夠量的灌漿材料,確保灌漿的連續(xù)流動。設(shè)備基座與吊車軌道:控制注漿口的漿面高度,以保持灌漿材料連續(xù)流入,連續(xù)澆注直至漿面高于底板水平面。在整個灌漿期間,灌漿面與底板水平面之間的高差必須一直保持在75毫米以上。同時需確保不要混入空氣,并設(shè)置足夠量的排氣孔。 螺栓錨固與植筋:先將Sikadur 42Xp灌入鉆孔中,然后在插入螺栓或鋼筋。 |
灌漿厚度 養(yǎng)護 | 一般來說,合適的灌漿厚度取決于間隙大小、流動距離、環(huán)境與基面溫度,以及澆注面積。每次澆注的最大厚度為50毫米。 作為環(huán)氧樹脂灌漿材料,無需采取特殊的固化措施。具體固化時間取決于灌漿量與環(huán)境溫度。如體積大,溫度高,則固化時間短,一般七天左右右可達到最高強度。在完全固化前,不得在其上安裝設(shè)備或施加荷載。 |
清潔 | 工具和物體表面的未硬化材料,可使用Sika Thinner C(易燃溶劑)加以清除。工具上已硬化材料只能用物理方法去除。 使用后立即用水清洗工具,固化后的砂漿只能用機械方法清除。 |
技術(shù)與物理數(shù)據(jù) | |
類型 | 可流動砂漿 |
密度 | 約2.0公斤/升 |
固體含量 | 100%(無溶劑) |
混合比例 | 組份A:組份B:組份C=3.9:0.7:25.4(按重量) |
抗壓強度 | 一天約70MPa 7天約85 MPa |
抗撓強度 | 7天約30 MPa |
與混凝土的黏結(jié)強度 | 約4MPa:20℃(混凝土破壞) |
與經(jīng)噴砂處理的鋼材間的粘結(jié)強度 | 約20 MPa 20℃ |
施工溫度 | (最低-最高)5℃-30℃(基面與環(huán)境溫度) |
分層灌漿時每層厚度 | 最底12毫米 , 最高50毫米 , 當施工時基面溫度大于10℃,漿體流動性開始下降。使用前將材料儲存在23℃±2℃溫度下至少24小時以上。 |
消耗量/覆蓋率 | 每毫米厚度約2.0公斤/m2(取決于表面形狀、粗糙度、溫度與施工損耗) |
顏色 | 組份A:透明(無色);組份B:透明(淡黃色) 組份C:灰色/砂 混合物:灰色 |
可施工時間 | 20℃ 溫度下35分鐘 (30kg混合漿體) |
重要注意事項 |
本產(chǎn)品所用環(huán)氧樹脂的抗壓強度數(shù)值因測試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即所采用的測試標準,試樣尺寸以及測試時的加壓速度等因素會對測試結(jié)果產(chǎn)生顯著影響。較快的加壓速率通常會導致較高的抗壓強度,反之亦然。同樣,較低溫度下進行測試則可能獲得較高的抗壓強度,反之亦然。 |
操作注意事項 |
|
Copyright ? 2025 粵ICP備16123977號 XML